2021年,观山湖区第一个“口袋公园”——“苔园”亮相。这里以苔藓、沟壑、坡地为主题,为市民提供了清净之地;2022年,以诗人戴望舒先生的《雨巷》为名的“口袋公园”在云潭南路和市民见面,市民漫步在“雨巷”的石板小巷里,寻一场诗意;2023年,“绣球园”对外开放,2.6万余株的绣球花,为燥热的盛夏带来了浪漫的气息,成为观山湖区打卡地……
“雨巷”口袋公园。
“雨巷”口袋公园。
近年来,观山湖区立足城市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城市的闲置地、边角地、零星空地、小型绿地等,“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塑造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山水相依、城景相融的“公园城市”形态。
今年最新开园的口袋公园“乔松园”以宋代建筑美学为蓝本,公园入口处,山门刻有鸟虫篆字体的“乔松园”非常醒目;沿着曲折蜿蜒的登山步道向上而行,便见崖旁“百松石”上,精心镌刻的100个“松”字,浓缩了“松”字上千年演变历程的画卷……踏入园内,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置身其中,清风徐徐,鸟语花香、青草树木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乔松园”山门。
然而在今年3月以前,“乔松园”还是一个让人“避之不及”的尴尬之地。
“公园前身为一块荒地,其自然形成的阶梯高差大约4至5米,不易进入,地块内混杂着居民菜地、杂物、建筑垃圾;同时,垃圾池和排污井散发的异味困扰着周边居民,改造迫在眉睫。”观山湖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处规划设计科科长王兴谈起“乔松园”的“前身”时说道。
市民在“乔松园”闲庭信步,感受着自然的韵味。
今年3月,区绿化处通过走访、征求辖区居民意见,因地制宜、依山建园,利用现有植物群落、补植增绿等方式,耗时5个月,建造了以宋代美学为底蕴的古典园林——“乔松园”。
以“乔松园”所在的兴筑路为起点,向东是口袋公园“沐光林境”,往西是口袋公园“玉棠园”,再向北,则来到了今年的新晋打卡地“绣球园”。
“绣球园”内的绣球花竞相开放。
今年5月,拥有着2.6万余株绣球花的“绣球园”迎来盛花期,五颜六色的绣球花让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该园呈长条形,地处“观山湖区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中的“碧海生活圈试点”,与“碧海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相邻,周边既有碧海花园、中铁阅山湖等社区,又与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对。
“以前,这里只有一条健身步道,缺少停留空间和休息点。”王兴说,在这栽种大片的绣球花,更多是考虑到附近居民多为“有老有少”的家庭群体,希望居民们在晨练或者夜晚纳凉时,有多维度的绿化景观体验,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市民在“绣球园”享受亲子时光。
为此,“绣球园”在以绣球花为主的基础上,保留了香樟树及林下草坪,并种植大吴风草、玉龙草等耐阴植物,形成开合有致的景观意境,同时,通过设置台阶等方式对起伏的地形进行处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品质。
曾经的荒地经过“蝶变”,成为宋代美学古典园林式“口袋公园”;单一的健身步道经过提升,成为五颜六色的绣球花海。
事实上,这两处公园仅仅是近年来观山湖区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口袋公园“苔园”。
以苔藓造景,是“苔园”的特色之一。
从2021年至今,观山湖区通过走访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根据需求,精心规划、合理布局,以注重文化、美观、功能等方式,逐步将城市中的边角地转换为了功能性强、景观丰富的28个“口袋公园”,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量”和质量,也为市民们提供了更多的绿色生态活动空间选择。
口袋公园“沐光林境”。
口袋公园“贵州土话园”。
精雕细琢方寸间,转角“口袋”遇幸福。漫步在观山湖区的大街小巷,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各具特色,有的深挖文化底蕴,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有的以花为特色,让市民赏心悦目;有的利用地形优势,置身光影中如梦似幻……如今,如珠玉般散落在全区各处的“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留住了城市记忆,成为一张张城市名片,市民也在小而美的空间中,不断提升了幸福指数。(文/陈杨 图由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