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北联:稻谷成画满粮仓,金秋十月好“丰”光

吴江北联:稻谷成画满粮仓,金秋十月好“丰”光
2021年10月22日 19:14 人民应志刚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图文/应志刚

一早,轻雾如烟,细长的稻禾上挂着串串露珠,在朝霞的映衬下闪烁着醉人的光芒。

稻穗低头弯腰,勾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象谦恭的君子,低调含蓄,散发出成熟的味道。

“苏湖熟,天下足”。位处苏州吴江大地的北联,又迎来了水稻成熟、稻香满田的时节。

指尖划过粗粝的稻谷,阳光轻似梦。

烟波画船的河畔,芦叶渐渐老去,秋水如镜,天地间氤氲着纯粹的美好与澄净。

远处的村庄静谧安详,袅袅炊烟随薄风飘散。时光轻慢,翩翩白鹭掠过翻滚的稻浪,宛若一首诗歌的影子,落满了细致的词。

北联,位处吴淞江与澄湖之间,四面临水,属同里镇辖下一座传统自然村庄。

洋溢港之畔,千亩稻田如一条金毯蔓延。最耀眼的,莫过于“金毯”上用彩稻“绣”成的巨幅稻田画。

金色的稻构成画布,绿色的稻叶,紫色的、白色的稻谷,是绣针上的丝线,绘制成“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丰收的喜悦。

更有农舍、耕牛、舞蹈的人们,构成一幅幅灵动温婉的江南农耕图。

每一幅精巧的稻田画,无不透露着勤劳朴实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远处的湖荡河流、粉墙黛瓦的村落,共同描绘出一幅吴江美丽乡村的金秋画卷。

如果以主食区分南北地域差别,水稻无疑是婉约江南的文化符号。

地处吴地的同里镇,稻作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素有“稼渔之区,鱼米之乡”的美誉。

吸纳着江南纯净阳光与空气,从一株株小禾细密生长、扬花抽穗,在江南的风中,泛着油绿的涟漪,倒映出炊烟斗笠草帽、白鹅水鸭芦花的身影。

立于青云流淌的洋溢港之畔,看潮起潮落一叶渔舟慵懒,醉卧稻香间。

忍不住怀想儿时稻收时节,那一碗清香可口的猪油拌饭。

新打下来的米,带着田野的味道,饭粒泛着晶莹的光泽,从锅里冒出蒸腾的水汽开始,米饭的清香逐渐溢满灶堂。

直到掀开锅盖,大团大团的雾气挟裹着香氛,一双小小的手,在朦胧中,捧着饭碗,碗沿横着一双筷子,猴急地等待着。

祖母接了碗过去,盛了满满一碗递于我,轻笑着问道,“阿囝,下饭还没炒好,吃白饭啊?”

我说,“有下饭啊!舀一勺猪油拌拌,喷香喷香的。”

祖母只好随我,由着我从瓦钵里舀了一勺白腻腻的猪油,焐进米饭,又从盐罐里捏了些盐花洒在上面,一双筷子“嘟嘟嘟”在碗里翻搅。

儿时这碗被家里人常常笑话“省了下饭菜”的猪油白饭,陪伴着岁月,一路走到中年,深藏在味蕾。每到新米上市时,都会从记忆的底处,咻地跳出来。

在北联的稻田拍照时,遇到一位本地的摄友,聊到这碗猪油拌饭,竟惹来惊呼,“啊呀,我们小时候也这么吃的!”

稻花香里的江南,连打小的记忆都这般似曾相识。竟让我们不约而同在记录美景的同时,忍不住俯下身去,亲吻那金黄沉甸的稻穗。

或许,这就是属于代代相传的江南乡愁了。

  • 你可曾记得,那年风起时, 枫叶落满的街,誓言还在耳边, 如今只剩秋霜…

  • 芦荡之旅,诗意田园与红色记忆交织的江南秘境

  • 古村探幽,甪直乡野里的寻宋之旅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