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名将传,以游戏的视角为您解读真实的历史。

魏延,字文长,刘备手下仅次于"五虎上将"的存在,但是这实际上只是一种说法,他为蜀汉所做出的贡献可能远比其中几位要高。从韩玄手下转投刘备后,魏延在夺取西川的战役中大放异彩,战功卓著,之后被封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数十年。除此之外,阳溪大捷、子午谷奇谋、兵退司马,都彰显出了魏延出色的军事才能。

但令人所不解的是,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居然因谋反之罪被长史杨仪诛杀。至于魏延是否谋反,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说明当时魏延是动了除掉杨仪的心思,才遭其反抗。

但是根据《魏略》中的说法,魏延才是那个被诸葛亮托付兵权的人,只因杨仪自知与魏延不对付,恐其借机报复,便先下手为强,诬陷魏延要造反。

杨仪死后,继任者蒋琬认为魏延虽然有谋反之罪,但考虑到他为蜀汉做出的种种贡献,实则功大于过,便将魏延重新下葬,昭示其功。

大家应该听说过魏延墓前有两座石马雕像,并立于墓前,而这两个石马据说象征着当时参与害死魏延的马岱和杨仪二人。不过更令人好奇的是,民间有传说在二马旁边还曾有过一尊文官石像。他手拿汉中地图,还朝着魏延墓葬的方向做忏悔状,长跪不起,而这尊石像也被人们普遍猜测为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而手拿地图也代指其没有听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那么,这尊长跪不起的石像真的是诸葛亮吗?

我们先来还原下事情经过,杨仪与魏延不和已久,诸葛亮病逝时魏延并不在身旁,就连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杨仪派人传达的,顺便还通知了让其断后的命令。魏延作为北伐军的二把手,自然对这个命令心生疑惑,可是杨仪却态度强横,这让魏延不禁觉得杨仪是假传诸葛亮命令,实则让断后的自己深陷魏军的追击,借刀杀人。

与此同时,二人也同时向朝廷上奏了对方要谋反的消息,但是在朝中人缘向来不好的魏延自然没能得到刘禅的支持,就这样被杨仪以谋反罪论处了。

《三国志》中有记载:"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这等残忍的手段,说明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确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我们转念想想,如果不是诸葛亮在蜀汉朝中盛行的重文轻武的风气,魏延又怎会成为这场斗争中的失败者呢?当时的蜀汉朝中,无论是魏延、王平还是姜维,他们的地位普遍都是低于杨仪、费祎和蒋琬等文官的。所以说,诸葛亮对于魏延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么说来,魏延墓前的文人石像多半就是诸葛亮了?其实不然,这尊所谓的石像,或许根本就是无中生有之物!

其中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魏延墓修建的时间了,前面说过,这是由蒋琬主持修建的,就算他对杨仪之前的做法有不满,但是他断然不敢对诸葛亮过于造次。更何况杨仪、蒋琬都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与其同属一派,自然不会损害诸葛亮的威信。所以蒋琬的做法,大概率是通过"鞭尸"杨仪树立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再说了,魏延墓前的文人石像这件事在之前的史料中并未有过记载,反而是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问世之后,才逐渐出现了这样的传言。因此,魏延墓前的文官雕像或许是人们在看了这本书之后为魏延抱不平,才杜撰出来的。

因此,魏延墓前的文官雕像之事应该是子虚乌有的。而代表杨仪和马岱的那两座石马,也是古代修墓时的标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不过是后世之人为魏延鸣冤,才将这两个石马臆测为杨仪和马岱罢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啦,如果大家想了解三国历史,或者还想知道关于三国杀名将传的最新资讯,欢迎点个关注哦!谢谢大家,我们下期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