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多面“自然”:晚唐绘画审美价值系统的至高范畴

下文为《自然:晚唐绘画审美价值系统的至高范畴》,张晶、王静著,节选自《中国美学(第10辑)》。

“自然”一词系老子在《道德经》中作为哲学概念首先提出,而后由庄子延承与发展,经历魏晋时期以自然观为轴心的玄学思辨和转化,“自然”在漫长的衍化过程中进入艺术和美学的领域。在画论中,晚唐张彦远最早以“自然”作为艺术创作理想和批评的最高标准,他在《历代名画记》中立“自然”“神”“妙”“精”“谨细”五个品等,对应上品上至中品中,突破了传统三品九等的排序方式,这是“自然”作为品等概念在艺术批评中的首次提出,并被推崇至神、妙等品目之上的至高位置。从“神”“妙”“能”与“逸”在唐代的合流发展轨迹来看,张彦远的品等论是一套独立建构的理论标准。

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众妙。

“自然”何以为“上品之上”?张彦远并没有在对具体画家的品评中运用“自然”,或揭示这一品等的内涵。在他所列为“上品上”的画家中,有王廙、顾恺之和陆探微三人,“自然”位置和张怀瓘“神品”位置约略相当。张怀瓘最先在绘画品评中提出“神品”之上的指向,他在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家时云:“俱为古今之独绝,岂可以品第拘。”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亦著录了张怀瓘的这条评论,可见二人均认为某些艺术家具有超出一般评断标准的杰出才华,其艺术作品伟大而超绝。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彦远的“自然为上”品等是对已有绘画品评系统的超越。

“自然”在晚唐时期被推崇至绘画审美价值的最高位置,不仅在于张彦远提出“自然为上”品等论,更在于其以“自然”论对发生论、本体论、创作论和鉴识论进行了打通,其“自然”论是一种艺术作品的发生论,亦衍义为一种尚天然、去人工的艺术风格论,以及主体无意而“得意”的艺术创作论,还是一种在审美过程中“妙悟自然”的艺术鉴识论。“自然”渗透个体的审美经验,达到一种重视直觉体悟、物我两忘、冥合自然的审美境界,以追求“自然之道”为最高审美理想,张彦远使“自然”论的美学价值意义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高峰。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进入艺术美学的“自然”

先秦老子“道法自然”“常自然”“希言自然”的说法,是指事物创化过程中因循自然、归返本原的存在和流变状态,“无为”作为人趋向“自然”的价值尺度,最终指向同于道、德的复归境界。庄子主张“真性自然”和“无情自然”,更突出了“自然”中与人之心性相关的自由内涵,“真性自然”导向对于人工性和“俗”的否定,揭示了生命的创造本原,“无情”“无心”接触到艺术创作中的深层规律,“自然”成为游心于道的艺术化人生审美态度。魏晋时期对于“自然”中的“理、性、天然、独化”等深层含义的探究,以及“自然”与名教关于“言、象、意”的哲学思辨,标示着个体精神的大自由、大解放,开启了中国艺术精神的觉醒时代,形成了以“简约玄澹、超然绝俗”为标准的哲学和美学共通的最高理想境界。作为自然审美的重大发展时期,“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主体对于自然山水的体味、欣赏与内在超越结合起来,自然物象摆脱了传统儒家思想中道德象征的意味。及至唐宋,自然审美成为文人自觉、普遍的精神生活和实践趣味,艺术创作不受时空的物理限制,最大限度地呈现映射于人们心灵之中的山水之境。换言之,从天地精神的自然(先秦),到物象审美的自然(两汉至魏晋),再到艺术创造的自然(魏晋至唐),乃至审美境界的自然(唐末至宋),自然由形而上的、超越的哲学之维,逐渐转向了形而下的、感性的审美之维,而在艺术营构的虚幻境界中,又跃升至涵容形上、形下,统一感性、理性的理想境界之维。

《辞源》中的“自然”条目具有以下三种含义:第一,天然,非人为的;第二,不造作,非勉强的;第三,犹当然。这与现代汉语中“自然”一般指自然界、自然物(名词),以及自然本性的用法截然不同。段玉裁释《说文解字》中“自”的引申之义曰:“今义从也,己也,自然也。”《广雅·释古》曰:“然,成也。”故“自然”可谓所以然的根源在于自身,而不假于外力。因此,陈鼓应将“自然”理解为一种虚词性质,表达“自己如此”的状态,似乎是对“自然”普遍意义上的揭示。纳入美学范畴的“自然”被赋予了多元价值内涵:从艺术本体论的维度考察,“自然”是“道法自然”本体论衍生出来的美学范畴。在古代人的文艺观念里,人文之“文”和天地万物之“文”都是对于道的体现,而“自然”是道的内在规定和终极依据,因此,“自然”也就成了“文”的最高审美理想;反过来说,作为事物存在之普遍规律的道,亦呈现为艺术发生和审美创造中的“自然”。论画可肇“自然之性”,论乐为“天地之体”,论诗使得“真宰欲泣”,论书则同“自然之功”,艺术审美中的“自然”启示着道。

从心性论或境界论的角度来看,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是庄学思想中的“心斋之心”,通过虚静之心达到的主客浑然一体的物化境界,无不以山川物象、自然生命作为象征,如濠梁之上的“至乐”、梦为蝴蝶的“适志”、呆若木鸡的“德全”等。物象进入主体艺术化了的虚静心灵,因不受人为干扰而呈现原本状态,人与物的内在规定性构成的对象化关系,推于天地、通于万物,达到庄子所追求的“原天地之美”自然境界,成为古代绘画艺术,尤其是中唐之后山水画、文人画的最高理想标准。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分析,“自然”是艺术品合法合理存在不证自明的天然基础,“自然”是古代多种文化形态所共有的一个范畴,而正是“自然”内涵中依其本性而如此的意义,发展出“自生”“自化”“自得”“独化”等次级概念,这些关联用语含有事物发生、化成的内在必然性,即不受“彼”“我”力量的干涉而自主独立发展。正是在这层意义上,道家的“自然”范畴指向一种自由自在、精神独立的超越境界。艺术品作为主体实践的产物,只有当艺术家处于创造的自由自觉状态时,才能够将其本质力量充分地、全然地对象化,即处于实践中的自由形式或自由境界,成为创造美的源泉。

以先秦时期的哲学自然观为起点,“自然”范畴在古代哲学与古典美学的交织发展流变中,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充实。在艺术美学的层面,它揭示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发生观念(自然之道)、人与客观对象自然之性的对象化关系(自然之性)、艺术主体以虚静之心通于万物的天地境界(自然之境),以及艺术创造中的实践自由本质(自然之乐)。经过魏晋时期文论、诗论对于“自然”审美的积淀,从《历代名画记》中的相关论述来看,唐宋以降的“自然”论在绘画美学理论上取得了较为重大的突破。梳理张彦远“自然”论在不同层面的审美价值内涵,发掘其深层理论结构,探索“自然”论对于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独特构建意义,是对“自然”这一中西方美学传统命题的再激活、再阐发。

张彦远(815年~907年)

“发于天然”:

基于“自然”的绘画发生论

对于绘画艺术的发生,张彦远在《叙画之源流》一篇中指出:“发于天然,非由述作。”他以“天然”阐释绘画的本质和起源,这与在文学中推崇文艺自然论的刘勰有所不同。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实质上阐述了两种关于“文”的自然论,一种是由天之象、地之形构成的“道之文”,这种“文”与天地并生、以道为本,是万物纯任自然显现的生生之德。另一种专指人文之“文”,他在《原道》篇中点明:“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人以天地之心生发为“人文”,“心—言—文”三位一体,阐释了文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是“自然而然”的,故而,“文明”的过程遵循着自然之道。可以看出,《文心雕龙》主要是从圣人因文明道的角度来讲“自然”,其重点在于“人文”启示的儒家之道,通过援引老庄的自然之道,合理化、哲理化文章之学中的圣人之道。而张彦远是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讲“天然”,其中心问题在于指出绘画艺术的本质乃是一种“自己而然”,并以“非由述作”为基本特征。《礼记·乐记》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述作”在古典语境中,与刘勰之“文明”几乎同义,揭示了文学作品彰显天地圣人之道的文化价值功能,而张彦远恰恰揭示出一流绘画不应具有此种“述作”特征。艺术以独化、变化为本质规律,不以“人文—天地之心—道之文”的逻辑关系反归于自然之道,从而将阐释重点落于自然之道与艺术本质规律之间,从根本上揭示了绘画艺术的创造本质。

“天然”是道家自然论的精要之处,“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天然耳,非为也”,郭象主张无不能生有,有亦不能为生,万物皆为自生。“我”和“物”之间是一种无待关系,从而对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做出外在和内在的双重规定。在这种观念下,万物皆生于“独化”,既然没有天地之外的造物者或萌生万物的神秘力量,那么,万物存在的本质根据就是“天然”。张彦远提出“非由述作”,正是强调艺术发于天然的“非为”特征。用现象学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Mikel Dufrenne)的话来说,对象表现出一种“自为”(pour-soi)的效能,作为一个准主体,其本身即带有一个不同于客观世界的特殊世界。这种“自为”效能使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或一个创作行为的结果,而且是对于创作者主观性的一种呼唤或一种表现自身意义的要求。因此,艺术作品是主体和审美对象的相互协调,是一种自然而然建立的交往关系。审美对象不仅规定内在价值标准,维护自己的独立性,更具有构成自身的“至高无上性”,即一种存在的自己而然。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亦指出,作为存在者的艺术作品有一种不依靠任何其他事物的“自立性”,艺术作品不归属于创作者和保存者,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就是艺术,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的关系是比较哲学研究中热议的问题,这里的“自立”“自行设置”,即具有与道家“自然”内涵的对照性。在道家思想中,天地万物“自然而自然耳”,如果说存在者的“真理”是物之“常自然”,那么,第一个“自然”或可以解读为“自行设置”,第二个“自然”则意味着存在者的澄明,具有了艺术作品的“自立性”。张彦远的“天然”论与郭象“自然—天然”论意义相通,启示着绘画艺术作品具有的某种“自立性”:既不依赖其他任何事物生成,又脱离了创作者的人为述作。

“失于自然”:

基于“自然”的绘画本体论

在中国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中,“本体”概念在发生时是由“本”和“体”分别而成的,和现代本体论思想具有一定差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易》中,已有“刚柔者,立本者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的说法,“本”是指事物由矛盾对立达成和谐统一的本源,“体”是在这种变化相生中可感的形体。这种万物周流变化、生生不息的本体观对文艺美学的本体范畴产生了重要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镕裁》中说:“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范文澜注解“文以情理为根本”,熔炼表现主体认识和情感传达的“意”即是规范本体。绘画本体价值亦受到张彦远的高度关注,他以《论画体工用拓写》一篇展开专门论述,将“画体”从主体、客体、欣赏者等外界参照物中独立出来,作为具有创造力的生命自足体进行探究。一流绘画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创造对象——画体的“骨气形似”,张彦远提出“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的命题,又论“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从而揭示出“画体”和“得意”之间“立体得本”的关系。从刘勰论文之“立本有体”到张彦远论画之“立体得本”,深刻揭示了绘画与诗歌、文学在创作本质规律上的差异性。因此,“得意”成为一流绘画的审美要素,即绘画品评的主要判断因素,艺术美产生的渊源正是“自然”;如果将“意”着于人工和五色,以实在、完成的具体物象作为艺术本质,则是将美的“不了”当作“了”,也就失去了自然创造的本体性,即“失于自然”。

蒲震元在《“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一文中指出,“自然”只要被理论家从风格论提升到本体论的范畴,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艺术品等的最高层次,并且在不同的艺术门类的审美理想上达成相通。也就是说,对“自然”品等内涵的揭示,将加深我们对“自然”论在美学观念中的理解;同时,对“上品之上”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原理探究,又成为“自然”品等价值意义的不断补充,二者构成了互补互生的关系。针对“自然”品等,张彦远有如下描述。

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

此五等论的提出方式与道家思想中道、德及其价值排序在形式上可同构类比。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德经》开篇即论述了道家思想中的价值排——“道”“德”“仁”“义”“礼”。首先要明确的是,“道”与“德”之间的分界。吴澄注解“道”“德”为“二而一者”,以形而上的“无名者”与形而下的“有名者”进行区辨;王弼直接阐释“德”为“物之所得也”。冯友兰认为,天地万物所由之宗是“道”,人所由之宗是“德”,从而将“德”理解为人的自然之性。为此,我们仍然要回到《老子》中以循其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老子》对其以道、德为首的价值序列做出了解释,对于“上德”而言,“不德”指顺任自然而无为,“有德”则是无不为的状态,意指“上德”通达了德的真正境界;对于“下德”而言,“不失德”指显现出德的形式,而德并没有达到真正境界,本质上归于“无德”。由此,“德”是贯通于形而上、形而下之间,而以其形而上的属性为根本的。《老子》对“上德”“上仁”“上义”“上礼”进行了分析,具体分为无为无以为、有为无以为、有为有以为、有为无以应四个层级,在以“自然”为主要价值依据的递减序列中,“道”与“上德”都是通过“无为”来规定的;而“下德”通过“有为”来定义时,“德”的形而上性也就失效了,形名范畴的“德”只是一种对于显现现象的称谓。对照张彦远绘画品等论中的五个等级——“自然”“神”“妙”“精”“谨细”来看,他对于《老子》中的“失于”论法不只是表述上的借用,亦在理论内涵上相通。首先,“自然”与“神”对应“道”与“德”,属于“无以为”的范畴,“自然”是“神”化用的宗极,张彦远评论一流画家吴道玄“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与五代画家荆浩将“神”定义为“亡有所为,任运成象”如出一辙,都是强调绘画创作中达到的无为无以为境界;其次,“神”兼具“无”“有”的双重属性,对应“下德”的“神”可由妙、精、能等品级递升而上。宋代黄休复“神格”以“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为原则,在画论中,“思”一般指位置经营,既是绘画创作的整体思维过程,又包含画面呈现上的布置取舍,很明显,张彦远、荆浩认为的最高品等皆本“无为”,而黄休复“神格”则包含“有为”之“思”。“神格”与老子所述的“下德”可对照理解,其画迹虽不失于神,但没有真正进入自然境界。换言之,无为之神才是通于“自然”的“上神”,“自然”作为“神”的穷极之无,正是“神”与“自然”的难以厘清之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玻璃钢生产厂家户外商场美陈厂家直销玻璃钢起球雕塑图片商场市场部美陈绍兴通道商场美陈福建抽象玻璃钢雕塑销售厂家通州区玻璃钢雕塑吉林仿铜玻璃钢雕塑定做价格玻璃钢天壶雕塑 (3)重庆仿铜玻璃钢雕塑订做价格福建周年庆典商场美陈订购鹰潭玻璃钢人物雕塑制作厂家泉州玻璃钢卡通雕塑气球商场美陈装饰热线电话湖北城市广场雕塑玻璃钢玻璃钢牛雕塑工厂东方商场美陈河南泡沫玻璃钢雕塑太原玻璃钢花盆花器湖南玻璃钢卡通草莓雕塑大型仿真玻璃钢梦露雕塑厂家玻璃钢仿铜雕塑培训公司上海玻璃钢陶瓷雕塑企业北京商场创意商业美陈公司河源树脂玻璃钢雕塑生产厂家舟山玻璃钢雕塑市场庆阳人物玻璃钢雕塑制作商场墙体灯饰画美陈新乡玻璃钢浮雕抽象不锈钢雕塑玻璃钢树脂雕塑凝固时间上海大型商场美陈供货商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